只争朝夕 建设幸福之城_快看点
阳江
只争朝夕 建设幸福之城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阳江不断拓展绿色能源千亿产业集群优势。图为阳东南鹏岛海上风电。成伯伟 冯迎 摄
阳江港吉树作业区13号和14号泊位码头。李向东 摄
春节期间,改造后的西瀬社区一派江南水乡景色,成为阳江市民网红打卡点。黎瑞芳 摄
不负春光莫等闲。
新春伊始,阳江乘着浩荡春风,擂起奋进催征的战鼓,动员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决心,把积蓄已久的发展意愿尽数释放,为高质量发展播下第一粒种子。一派奋跃而上、竞展风流的盎然生机,正在此涌现。
全年GDP增长保5.5%争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谋划112个重大投资项目,总投资额达2883亿元;进出口总额增长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阳江市掷地有声立下新年新目标,全市职能部门、企业家们铆足劲头立决心、绘蓝图,只争朝夕加油干,勃发出拼经济、拼项目、拼发展的精气神,释放出快马加鞭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鲜明信号。
只争朝夕!以磅礴力量建设一座幸福之城,是300万阳江人民共同的心愿。
这是一个全新的起点,也是下一个奋斗故事的开始。
●赵强 李孔青
大招商 阳江“朋友圈”快速扩容
政企同心、抓大项目,是阳江推进高质量发展使出的关键一招。
回顾2022年,阳江通过招商引资三年行动,成功举办阳江市(深圳)产业招商推介会等活动,多个涵盖范围广、科技含量高、服务功能强的大项目提升了阳江城市能级量级。高质量发展绝不是轻轻松松一蹴而就的,注定是一条迈过重重险滩、陡坡、难关的艰辛道路,阳江如何深度“融湾”,如何推动制造业当家,做强做优做大实体经济,如何练好内功、提升核心竞争力,打造更多享誉全国乃至全球的“阳江制造”“阳江创造”,这就必须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
新的一年,阳江一刻也不能耽误。阳江全市上下迅速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攻坚行动,推动重大项目加快落地建设,形成更多实物量,培育新的增长点,助力全市经济扩增量、提质量。
阳江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抓招商引资,促进以商引商、以链引商,全面掀起全社会“大招商、招大商”的热潮。
2月9日至10日,阳江市党政主要领导率考察团赴福建省宁德市学习考察,在参观完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汽集团乘用车福建分公司后,考察团成员纷纷表示,宁德依托龙头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强大牵引力,着力培育壮大四大主导产业,推动产业链延伸拓展、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加速迈向“万亿工业时代”的战略规划布局,值得阳江学习借鉴。
2月13日至15日,由副市长刘德伟带队的代表团奔赴上海、昆山、杭州三地,聚焦高质量发展开展招商活动。
2月14—18日,副市长黄宁带领阳江滨海新区(阳江高新区)班子成员前往山东、河北和北京三地开展企业拜访和招商。
2月24日,阳江市委副书记雷玉春、常务副市长张磊带队在东莞举行了新年首场阳江市产业招商推介会,推介会以“联动大湾区、携手向未来”为主旨,面向合金材料、装备制造、绿色能源、五金刀剪、食品加工、智能家电、生物医药等产业开展针对性招商,吸引了珠三角相关大型龙头企业300多名代表参会。
各县(市、区)也丝毫不懈怠。
阳西县委书记张秀洁带队,在2月7日至12日一周之内奔赴江苏、上海和浙江三地。
2月9日,海陵试验区党工委委员、区管委会副主任詹湘桃带队拜访广东明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月11—12日、16—18日,江城区委副书记、区长梁小昌带队分别到广州、湖南、江苏、浙江等地考察企业,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2月16日至19日,阳春市委副书记、市长李谦常、副市长郑振汉带领考察团前往上海、江苏、浙江等地参观考察上海汉霸数控机电有限公司等企业。
2月17日至19日,阳东区委副书记、区长胡志方带队赴东莞市、深圳市开展招商考察活动。
越来越多党政负责人奔赴招商第一线的背后,是对阳江上下抓招商引资“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紧迫感的生动诠释。
阳江把招商引资列为一号工程。来自市、区两级的招商团队围绕阳江产业发展方向,坚持大招商、招大商,加强以商招商、以链招商、委托招商,招引一批产业契合度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持续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2023年,阳江在招商引资上给自己立了个目标:通过实行领导挂点联系招商项目制度,压实招商责任主体。围绕吸引力打造招商引资强引擎,力争签约内外资项目150个以上、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
大投资 当好高质量发展“生力军”
大平台带动大发展,大项目带来大动能。
阳江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工作导向,加快形成“谋划储备一批、开工新建一批、竣工投产一批”的梯次发展格局。
2月7日,阳江隆重举行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会暨2023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开工、竣工活动,244个总投资1246亿元,涵盖智能制造、绿色能源、重大基建等多个领域的重大项目为阳江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更为全年重大项目建设的加速前行拉开序幕,必将成为拉动阳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推动产业升级的“发动机”,增强发展后劲的“强引擎”。
今年,阳江将按照“三年工程两年干”要求,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推进,总投资2883.4亿元、年度投资413.3亿元的112个市重点项目建设着力稳定和扩大投资,强化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从制造业到交通基础建设,再到前沿科技,阳江重点项目火力全开、全面开花,共同构筑成项目撬动有效投资的坚实基础。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为保障这些重大项目的顺利开工建设,2023年,阳江将以“快人一步”的干劲再出发。
项目落地“快人一步”——启动“政企直通车”,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行“一照通行”改革,拓宽商事登记“就近办”“秒批秒取”渠道,推广“一件事一次办”模式,全面实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
深度“融湾”“快人一步”——主动对接融入“双区”和三大平台建设,强化思想观念融入、软硬联通融入、产业发展对接。今年,阳江将向东推进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推进新一轮珠海阳江对口帮扶协作,建立产业园区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唱好协同发展“双城记”。
要素保障“快人一步”——阳江将实施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机制,全力破解项目建设难点堵点,同时强化重大项目用地用海用林用能保障,加大力度盘活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
大发展 以阳刚之气争先进位
站在新征程新起点上,阳江充分认识其使命任务与资源禀赋。面对城乡二元化的发展差异,以产兴城、以城带乡,深度推进产城融合、城乡融合,正成为当下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富美阳江前行方向。为了实现上述目标,阳江已经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描绘了“施工图”。
坚定不移聚焦制造业当家,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阳江将抢抓省推动产业有序转移重大机遇,围绕驱动力打造阳江国际风电城,围绕支撑力打造千亿支柱产业集群,围绕承载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通过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大环境,实施“五大工程”,挺起高质量发展“硬脊梁”。
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将教育基础筑得更牢、引才大门敞得更开、创新之火燃得更旺。
聚焦城乡协调,大力推进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今年,阳江将优化市域空间布局,推进空间连片成片开发,通过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同时促进文旅体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漠阳味道”区域公用品牌,推动“漠阳味道”与“粤菜师傅”工程、全域旅游深度结合,打造“美食+旅游”新名片,推动农业强市建设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落地落实。
华电阳江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纪云松谈到,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青洲三项目加快海上风电建设深远海领域前瞻研究、应用创新和技术改进,积极打造海上风电科技创新孵化平台,以现有自主创新成果、项目经验总结为支撑,涌现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青洲三项目的成功是阳江近年来全力发展海上风电全产业链的一个缩影。阳江举全市之力建设国际风电城,持续完善“一港四中心”生态体系,吸引了明阳、粤电、中广核、东方电气、三峡等知名品牌落户阳江,今年力争海上风电完成投资超170亿元,一个走向世界,国际一流的海上风电全产业链基地已规模显现。
奋进者说
阳江交投:
全力以赴“拼”项目
展现国企担当
近年来,阳江市交投集团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谋划推动了一批重点项目,积极参与阳江市港口码头及航道、风电、公路、铁路、仓储物流等重要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进一步助推阳江“融湾先行”,在服务阳江高质量发展中展现国企担当。
为加速阳江港打造亿吨级大港,阳江交投今年将重点做好阳江港吉树作业区#13、#14、#J9-#J16和丰头作业区F1#-F2#等10多个泊位码头的建设工作。
阳江交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修彦表示,#13、#14和#J11-#J16等八个码头将于年内建成并陆续投入运营使用,这将是阳江市第一批由市属国有企业建设运营的泊位码头。建成后将进一步加快打造阳江港成为亿吨级现代化综合性大港,助力阳江打造国际风电城和千亿级合金材料产业集群,为筑牢阳江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
海上风电集约化运维中心是阳江交投集团的又一重点项目,该项目是落实将阳江市打造成世界一流国际风电城的重要举措,总投资约106亿元,包括陆上运维基地、海上运维基地、运维码头、运维锚地及配套设施等建设内容,总体规划规模为覆盖阳江区域2025年前投产的海上风电场。先行谋划建设陆上运维基地项目,项目总投资约19.78亿元,主要建设海上应急救援中心、大数据中心、气象中心、培训和研发中心、会议与科教展示中心、维修车间、备品备件库、堆场以及办公、商务、生活配套设施等。目前正在办理该项目立项和专项债申报等前期工作,争取2023年内动工。
黄修彦表示,阳江市交投集团将全面贯彻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抢抓机遇,全力以赴“拼”项目,为阳江高质量发展驶入快车道、跑出加速度作出应有贡献。“在建的项目要抓紧抓实,尽快让它竣工投产,同时谋划一批新项目,尽可能在年内动工建设;第三要加强和省企、央企还有民企的合作,谋划推动更多的基础设施项目和生产经营项目落户阳江;第四要抓紧推动‘国企+县域经济’的模式,把它作为一个谋划项目,成为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抓手。”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阳江。今年,阳江将落实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部署要求,在巩固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底色、提升质量、向纵深发展,打造7个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示范点。
大力推进文化名城建设,坚定文化自信。去年底,广东省出台实施方案,将广东海丝馆列为重点支持对象之一,全力推动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博物馆。今年,阳江将做好“南海I号”整体保护,积极参与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建成广东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建设广东海丝馆附属配套及改造提升工程,加快打造世界级考古品牌、建设世界一流博物馆。同时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在擦亮品牌上下功夫,办好特色文化活动,开展阳江漆艺传承振兴工程,编制《阳江古城保护和复兴规划》,推动南恩路、太傅路创建省历史文化街区,创新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的融合发展,在坚定文化自信中增强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牢牢把握为民造福的本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3年,阳江计划新增就业岗位1.5万人,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打造“十分钟健身圈”,推行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让老百姓看到更多变化、得到更多实惠、感到更多温暖。
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大力推进平安阳江建设。今年,阳江继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大力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加快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守护好阳江万家灯火。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方位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善谋事、敢担当、干成事,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去年12月份,阳江荣获“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幸福,根本在于民生,底气在于就业,底色在于生态。
这是一座幸福之城,也是一座奋斗之城。一马当先,步步领先,唯有奋斗,争创一流。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繁忙的港口、璀璨的夜灯、热闹的乡村,一条条车水马龙的街道,一个个欣欣向荣的乡村,一家家生机勃勃的企业,还有300万努力拼搏的阳江人民,正汇聚成推动阳江阔步迈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数读
力争签约内外资项目150个以上,总投资1000亿元以上
力争全年重点项目投资超413.3亿元,加快打造亿吨大港
建成阳江高级中学等13所学校(幼儿园),增加学位1.9万个
启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森林抚育提升12万亩,新增城市碧道30公里,大力推进绿美阳江生态建设
一线案例
蝶舞飞扬入南海 青洲扬帆启新程
万顷碧波上,白色“丛林”间,阳江华电青洲三500MV海上风电场67台“御风巨兽”各据一方,展翅飞旋间,将大自然的馈赠转化为绿色电能点亮千家万户,这片吸风吐电的海上“丛林”今年以来累计已保供电量2.82亿千瓦时,实现首季开门红。
该项目是目前国内离岸最远、海缆最长的近海深水区海上风电项目,也是目前国内乃至世界海上风电建设行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深厚淤泥层和长周期涌浪,让施工如同站在“豆腐”上“穿针引线”。同时受海上风电“抢装潮”影响,钢结构、风机制造等产能不足,船机设备奇缺,价格飞涨,青洲三项目一度面临“无米下锅”的困境。
但艰苦的环境、艰巨的任务,并没有难倒华电人。该公司上下联动成立“尖刀班”,全员开启“找船”模式,同时采用沙盘推演模拟施工各环节,精准把控钢管桩入泥深度、倾斜度、锤击能量等数据,首创了满载“DP1”动力定位系统、650吨全回转海工吊、双台舷辅助吊等先进设备的“护卫”安装平台,成功解决了深海作业吊装高度空间、入泥速度等技术难题,开创国内外同类海上风电施工先河......